六盤水將成為國內徹底告別“看海模式”的第一座城市

全國首批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西南地區唯一入圍城市、國內首個建設綜合管廊的山地城市——六盤水市,在今年8月率先建成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建設過程中獲國家專利8項,獲得“貴州省2016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樣板工地”、“貴州省2017年度基礎設施領域PPP樣板工程”等,不僅為六盤水市打造城市地下新動脈、提升六盤水市的城市功能發揮了積極作用,更為我國城市特別是山地城市建設綜合管廊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借鑒意義。

“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十九大開篇報告成為了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的實際踐行,在中建二局、六盤水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智”造創造了六盤水速度、打造了六盤水模式,力拓地下“幸??臻g”,為當地百姓的美好生活添磚加瓦。

據了解,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總長度39.8公里,總投資額43.9億元。項目采用了“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的PPP模式,中國建筑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占股80%。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在調研項目時,稱雙方的合作是“一輩子的婚姻”。

政企牽手結良緣,PPP模式助力“涼城”大發展

近年來,無論南方北方,每到雨季,各地城市時常出現內澇現象,開啟“看海模式”。下水道排水能力不足是形成內澇的主要原因。同時,各種超高層、繁華綜合體、大型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建成的同時,地表以下的建設卻嚴重滯后,城市內澇、“空中蜘蛛網”、“馬路拉鏈”等城市問題層出不窮,對此,必須要加快地下管廊建設。

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總控中心

六盤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加全國首批試點管廊建設,與中建二局牽手共同打造地下綜合管廊?;I備綜合管廊建設之初,資金不足是最令政企雙方頭疼的問題。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全長39.8公里,總投資約43.9億元。不論是讓六盤水市一次性投入巨額資金,還是讓施工單位墊資都是不現實的。

“公司合伙制”的PPP模式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促成了六盤水市與中建二局這段“良緣”。充分引入社會資本,由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建設運營,既極大地降低了地方財政壓力,又激活了閑置的社會資本,是一個雙贏的選擇。在PPP模式下,政府僅僅出資2億元就順利啟動了40多億元的項目。

這段“政企婚姻”一開始就廣受關注,廣受好評。早在2016年2月住建部組織召開的全國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對接洽談會上,六盤水項目就曾作為唯一的典型在會上做經驗交流。項目建設速度快、質量好,在全國首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綜合考評中名列前茅,曾吸引北京、上海、西安、鄭州、合肥、石家莊、沈陽、廈門、佛山等200多個地市和單位觀摩考察團前往實地調研。

這改變了以往“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狀況,形成了“政企搭臺,共同唱戲”的新模式,而且是企業唱主角。這樣,不僅以市場規律運作項目,由實力央企主導,而且有政府主動參與協調監督工作,使得項目推進更加順暢,建設效率顯著提升。

戰勝喀斯特,告別“看大?!?,建成全球首座“管廊橋”

六盤水市作為典型的山地城市,境內地貌組合多樣,喀斯特地質地貌顯著,地質裂隙、暗河等較多,施工處理不當會出現地層易塌陷、廊體不均勻沉降、管廊漏水等災害。

針對不同的情況,工人們采用不同的措施,“逢山開路,遇河建橋”。地下溶洞、地基松軟等問題,都一一為工人攻克。

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一角

“修建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挑戰無處不在,我敢說能修好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就能修建全國任何地方的地下綜合管廊?!绷P水城市管廊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苗戰中說,修建過程就是一個與天斗、與地斗、與人和的過程。

與天斗,六盤水市境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受低緯度高海拔的影響,冬暖夏涼,氣候宜人。但夏季多雨,暴雨常常不約而至,給施工帶來影響,在暴雨常至的情況下保持施工速度,成為了施工方,中建二局不小的挑戰。

與地斗,六盤水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中建二局在建設中遇到的最大挑戰,管廊段內溶巖地質發育,地下水位高,溶洞溶槽等各種地質交錯,給地基處理和基坑開挖帶來了極大的難度。為此,中建二局在施工時提前分段,因地制宜進行施工,保障高速建設。建設過程中申請了8項國家專利。

與人和,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共39.8公里,其中老城區管廊長度為24.61公里,占了總長度的一半以上。老城區的施工面臨著種種難題,老城區不能實行爆破只能考機器和人工細鑿,交通要保暢、晚上不能擾民、施工進度要趕……為此,中建二局在前期就預備了15種方案,保障了施工進度。

建成全球首座“管廊橋”

在建設過程中,工人們還根據現場地形創新采用管廊橋形式,經反復驗算確定修建全球罕見管廊橋,現澆三艙式箱型梁管廊專用橋主體結構施工完成,標志著全球首例喀斯特地貌“管廊橋”建成。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的建成為喀斯特地貌地區城市建設綜合管廊提供了良好的經驗。

六盤水管廊橋還是一座“智能管廊橋”。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項目自開工之初,中建股份作為建設方就積極探索智能化管理,運用BIM技術,建立BIM模型標準。項目建成后,將配套建設完善的綜合管廊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管理系統可實現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系統、安保系統、光纖測溫系統、通風系統、環境監測自動化控制系統、排水系統等進行集中管理,實現統一調度、控制。

它同時也是一座“綠色管廊”。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的實施,本身正是綠色城市環保理念的體現,為“馬路拉鏈”問題提供破解之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創造良好人居環境。同時在施工過程中也十分注意綠色環保:在施工中為防止現場揚塵,在邊坡設置遮陽網;項目購置兩臺灑水車,用于現場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項目部在首鋼水鋼廠集中加工鋼筋,成品鋼筋運往現場,廢棄鋼筋運回加工廠重新加工再二次利用;項目部在辦公區旁邊設置蓄水池,收集雨水循環利用等。

截止2018年8月份,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共有20.24公里管廊投入運營,占建設總里程的50.85%,涵蓋電力、熱力、通信、給水、污水等多種管線,其余19.56公里管廊按入廊規劃計劃于2019年年中全部投入運營。

已運營路段嚴格按地下綜合管廊運營方案及作業指導書等文件內容要求進行運營,24小時不間斷管控,目前廊內各管線運行狀況良好?!案黝惞芫€有了家,道路不再天天挖”。已建成的管廊如宏偉的地道在馬路下蜿蜒伸展。電力艙、綜合艙、天然氣艙三間規矩“大房子”并排而立,各類PVC管有序安放在管廊內和墻體橋架上。

除了集中安置管線,為解決城市內澇,還專門建設兩條含雨水管線的管廊。當暴雨來襲,可通過路邊的雨水篦子集中,流入雨水井,再將雨水井與管廊管線接駁,將雨水集中至指定排放地點,區域整體防洪防汛能力也將大大提升。

坐擁地下綜合管廊的六盤水將成為國內徹底告別“看海模式”的第一座城市,一個全新的“涼城”將步入快速發展新軌道。

具備哪些功能的地下綜合管廊才能叫“智慧管廊”

智慧管廊簡介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最近得到了大力發展,全國綜合管廊項目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而智慧管廊是在各個管廊議題中經常拿出來說的。智慧管廊是以各類智能化監控設備為基礎,數據融合分析應用為手段,結合智能傳感、3S(GIS、GPS、RS)和三維建模等技術,實現對管廊各類信息的快速、準確、可靠的收集與處理,并在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上展現和操作。

建設理念

智慧感知:運用先進的傳感和傳輸技術,全面感知管廊關鍵信息,對影響管廊正常運轉的事故進行預警,實行超前控制。

智慧管理:利用云計算、虛擬現實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建立統一的智能監管平臺,實現智慧化管理,提高運維效率。

智慧決策: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結合邏輯關系模型,萃取其中的有效信息,為運維決策提供有效輔助,提升管理水平。

功能特點

●實現對管廊各方面信息的可信監控

對水、電、氣、熱、通信等城市工程管線的實時全面監測;

對機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可靠感知及遠程控制;

針對燃氣艙、雨污艙特別設計的隔爆兼本安一體型設備,實現爆炸氣體的不間斷實時監測。

●構建完善的安防策略

由電子井蓋、紅外對射、生物感應、視頻偵測共同組成多級安全防線;

實現全天候的防意外闖入提示和實時入侵報警。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故障預警

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對數據趨勢走向和異常變化進行預判,對可能發生的故障進行提前預警。

●“一張圖”模式直觀展現

將管廊各類信息通過“一張圖”模式統一展現;

支持3DGIS,對管廊內部進行360度直觀展示;

將虛擬現實技術和遠程控制技術相結合,實現自主漫游和設備遙控。

●基于標準協議的開放式系統

支持通用接口協議,便于系統擴容或接入更高一級的系統平臺;

支持國內外大部分主流通信協議,便于系統集成及擴展;

采用模塊化設計,分散控制與集中控制相結合,適合不同規模及類型的監控需求。

●高可靠性

符合工業標準的產品設計,保障惡劣環境下可靠運行;

支持有線與無線相結合的冗余通信網絡,保障通信可靠性。

子系統簡介——安全防范系統

●視頻監控

通過采用低照度高清網絡攝像頭結合硬盤錄像機,可實現視頻實時監測、錄像查詢、移動偵測等功能,監測范圍覆蓋管廊內所有重要節點,包括:人員出入口、投料口、通風口、引出段等。

●入侵監測

在管廊內重要節點:人員出入口、投料口、通風口、引出段等,設置紅外微波探測器和聲光報警器,對出入人員進行監測,從而實現非授權進入報警。

●智能井蓋

智能井蓋設置于管廊逃生口、檢修井,通過遠程控制對井蓋進行上鎖、解鎖,從而防止非授權人員的進入。同時井蓋可將工作狀態反饋給監控中心,實現入侵報警、防盜、防拆等功能。

●門禁

門禁系統可對進出管廊重要區域的人員進行記錄和權限控制,可與視頻監控系統和消防報警系統等實現聯動控制功能。當有火警時,門禁系統根據事先定義的路線,打開消防區域電動門鎖,以便人員及時疏散。

●可視化巡更

可視化巡更系統利用智能手機作為巡檢儀,通過WIFI無線網絡將巡更信息實時上傳到服務器,確保巡檢人員到位。并可實時接收監控中心下發的任務指令,根據監控中心的指令實時生成巡檢任務,有效提高巡檢班組的工作效率,使巡檢工作變的可視可見。

●機器人巡檢

以智能軌道式巡檢機器人為核心,攜帶各類環境傳感器、熱成像儀、攝像頭、機械臂等裝備,通過WIFI網絡實時將數據傳送至監控平臺,實現對管廊環境與設備的24小時不間斷監控,并可攜帶滅火彈、堵漏劑執行滅火堵漏任務。

子系統簡介——監測監控系統

●環境監測

對管廊內各類環境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并對異常信息進行告警提示,保障人員安全和管廊的正常運行。

●電氣設備監控

針對管廊內通風機、排水泵、照明設備、管路閥門、配電柜等電氣設備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和控制,并可與環境監測系統、安全防范系統、消防系統等子系統進行數據交互,實現聯動互控。

●人員監控

通過安裝在管廊內的讀卡器,實時讀取入廊人員隨身攜帶的定位標示卡信息,從而實現對入廊人員位置、數量、身份的識別,并能夠準確的將管廊內人員的動態情況反映到監控中心,使管理人員能夠隨時掌握管廊內人員的運動軌跡,以便于進行更加合理的調度管理。

●高壓電纜監測

由分布式光纖測溫(DTS)、局部放電監測、護套環流監測等功能模塊組成,通過完善的狀態監測,以及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評估,為高壓電纜提供預防性維護意見。

●結構及沉降監測系統

管廊沉降在線監測系統通過在管廊內壁安裝壓差式形變傳感器對管廊本體的沉降進行監測,采用裂縫計對頂管與標準段處的平面位移進行監測。系統根據獲取的數據,對影響管廊結構安全的超限指標進行分析并實時報警,及時發現病害并判斷其安全狀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保障管廊結構穩定。

●通信聯絡系統

通過在管廊內設置固定電話、擴播喇叭、無線AP、智能移動終端等設備,可實現巡檢人員之間和巡檢人員與監控中心之間的有線及無線實時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