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
2.4.1系統目標
為全方位的自動化還為智慧管廊管理提供統一的技術環境,這主要包括:統一的數據管理、統一的通信、統一的組態和編程軟件。
以及時、穩定、可靠的網絡通訊系統為橋梁,在總控室進行集中監控管廊設備監控系統,供電檢測系統,紅外對射防入侵監測系統,實現了設備閉鎖和聯動控制,并可將系統采集到的各項數據實時傳送到管理系統平臺。
在現有工業綜合自動化以及管廊監控系統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好上加好,優上加優”,做出城市綜合管廊監控系統的典范;
2.4.2系統的設計原則與依據
GB50838-2015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
GB/T 14285-2006 ??《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
GBT 14598.300-2008《微機變壓器保護裝置通用技術要求》
DL/T 5430-2009 ???《無人值班變電站遠方監控中心設計技術規程》
GBT 13729-2002 ???《遠動終端設備》
DL/T634.5101-2002 《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101部分:傳輸規約基本遠動任務配套標準》
DL/T634.5104-2009 《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104部分:傳輸規約采用標準傳輸規約集的IEC60870-5-101網絡訪問》
GB/T 2887-2011 ???《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
GB50052-2009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
Q/GDW 231-2008 ???《無人值守變電站及監控中心技術導則》
GBT 14598.8-2008 ?《電氣繼電器第20部分:保護系統》
GB50062-2008 ????《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
DL/T 814-2002 ????《配電自動化系統功能規范》
DL5003-2005 ?????《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設計技術規程》
DL/T5002-2005 ???《地區電網調度自動化設計技術規程》
GB/T13730-2002 ??《地區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
GB/T 50063-2008 ??《電力裝置的電測量儀表裝置設計規范》
《國家電網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
GB50396 ?????????《出入口控制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95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Z/T20520 ??????《密閉空間作業職業危害防護規范》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的程序與要求》
ONC-TB201 《安全防范工程的設計、安裝與開通程序》
YD5078-98 《通訊工程電源系統防雷技術規定》
IEEE802.3 《總線局域網標準》
GBJ42-8 ???《工業企業通信設計規范》
GBJ232-82 ?《中國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14050-93 ??《系統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術要求》
IEEE電氣及電子工程學會《民用建筑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A28-92,1992-01-01《場所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
GYT253-88 ?《建筑電器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2.4.3系統的設計思路
從安全的角度考慮
目前,綜合管廊主要存在以下四大問題: 一是人的不安全行為(違章)造成的人員安全問題,二是物的不安全狀態(隱患)導致的設備安全問題,三是環境的不安全條件(隱患)誘發的環境安全問題,四是組織的不安全因素(管理漏洞)導致的管廊安全問題。
以上四大核心因素共同誘發能量的不正常傳遞,從而造成管廊事故。因此,系統必須對這四個核心因素進行管控,以實現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等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預測)和解決(啟動安全設備或報警),從而實現地下管廊的本質安全。
(1)針對人員安全:通過人員標識卡、便攜式巡檢儀、人員探測計數器等管控人的不安全行為,使巡檢人員達到可視化管理、無關人員實現防范入侵管理。
(2)針對環境安全:通過多功能監測基站和智能傳感器對管廊溫度、濕度、水位、氧氣、H2S、CH4等環境要素實時監控,實現危險源管理、辨識、評估和控制,從而消除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3)針對設備安全:通過智能傳感器、儀表和多功能監測基站對監控設備、排水設備、通風設備、通信設備、消防設備、照明設備、電纜溫度等進行實時在線感知、報警聯動、遠程控制和指揮調度,使之始終處于安全狀態。
(4)針對管理安全:通過建立安全機制和預警管理體系,實現現場可視化、問題可視化和隱患的可視化,達到管理無失誤、指揮無失誤、操作無失誤,在此基礎上實現未雨綢繆、超前預報,防患于未然。
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目標是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自動化,用智慧覆蓋整個管廊運行管理的全過程,實現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智慧型管廊。
從物聯網的角度考慮
本系統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通過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分析實現對地下管廊的屬性信息和狀態信息運行透徹的顯示,通過實時采集獲取人員、設備、環境、流程制度等在內的一切數據,實現地下管廊管理的可視化,提高管廊安全性和用戶滿意度。
管廊內所有的信息都要通過設備數據標準化傳到平臺監控中心,而監控中心的各種控制命令則要傳輸到各段管廊的各種設備上。
這些信息主要有:
(1)監控攝像機的視頻信號和控制信號;
(2)人員位置信息和人員報警信息;
(3)環境傳感器和設備傳感器的模擬量數據;
(4)風機、水泵等設備的開關量數據;
(5)IP 電話的語音信息和無線對講信息;
(6)管廊的各種屬性信息和狀態信息;
(7)管理指令和流程信息等。
我們采用基于物聯網的整體解決方案化解以上所有問題。系統基于物聯網的標準接口,用戶可以很順利的處理來自不同設備及環境的數據,滿足末端設備擴展需求。利用物聯網對地下管廊進行感知和識別,通過網絡互聯,進行傳輸、計算、處理和數據挖掘,實現對地下管廊的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
2.4.4系統結構
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網絡采用三層網絡模型:設備層、控制層和信息層。在設備層采用工業現場總線,控制層采用工業以太網,信息層采用管廊現有的工業環網。由于控制層和信息層采用統一的網絡,將原先按功能垂直劃分的系統,變革為網狀的或矩陣結構,消除了各系統信息交換的瓶頸,形成一個貫穿整個管廊生產、運營各環節的數字神經。
信息層
采用以太網,用于全管廊的數據采集和程序維護,可接入管廊的資源管理系統,將管廊各方面的資源充分調配,平衡和控制,通過柔性的生產計劃實現全面、實時控制業務過程、信息支持決策以及支持創新體系。
信息層網絡是基于1000Mbps以太網的開放網絡技術,擁有廣泛的廠商支持。所有的網絡介質和附件(交換機、集線器、線纜、接頭、工具等)能夠從第三方購得而非廠商專有。
連接在以太網上的個人終端能夠以WEB瀏覽器的方式獲得他權限以內的數據。連接在以太網上的工程師站通過賦予一定權限后可通過網關進入控制層,對控制系統進行監控。信息管理系統能夠支持遠程登錄進行數據存取。
速度:10/100/1000Mbps自適應網絡
介質:骨干網連接必須通過交換機進行,連接介質選用光纖;各控制分站以太網設備采用五類雙絞線接入交換機。
網絡服務:系統能夠在同一介質鏈路上同時支持數據采集、編程上/下載,I/O控制等功能。
自動化控制層
主要采用工業以太網,局部根據實際情況配以現場控制網、設備網和第三方通訊技術,通過實時I/O控制、控制器互鎖和報文傳送,實現全系統的高效集成。
控制層網絡部分由PLC現場控制系統站、遠程I/O站、現場操作員站、就地和中央控制站等組成。提供實時I/O控制、數據采集和編程下載等功能。作為管廊監控的控制主干網,該主干網能在任何節點接入網絡,而不需要更改從前的站號和配置,并充分考慮了今后擴展的方便性。
開放性:控制網具有完全開放的,符合國際公認的網絡標準IEC61158,具備成熟的第三方連接能力。
實時I/O服務:對于遠程I/O數據和控制器間互鎖信息的傳輸,網絡具備高度的確定性和可重復性,網絡的刷新時間、I/O數據的傳送時間是可預知的、有保證的,系統一旦啟動,數據傳輸的性能隨網絡距離、節點數量的增刪、網絡通訊量的變化而變化;允許用戶對不同的控制設備如不同的開關量、模擬量、控制器等分別指定不同的刷新速率,滿足工藝要求。
信息傳輸服務:控制層設備提供了方便的接入端口,無論從任何一點接入,都能方便地支持編程上傳/下載、系統診斷和數據采集功能,且不需要復雜的編程或特殊的軟硬件支持,同時不影響實時信息傳輸性能。
網絡模式:控制層按照管廊監控系統及地理分布,采用復合型冗余工業ETHERNET網絡結構。
(圖略)
工作模式:支持主從、對等、多主等多種靈活的數據通訊結構。數據塊傳送和報文發送都可通過組態完成,不需額外的復雜編程。
網絡速度:1000Mbps,且速度不隨網絡長度和網絡上的站點數量變化而變化;
網絡節點數:單一網絡可提供多達254個站點的連接能力,并根據應用需要,支持靈活的網絡分段以及相應的隔離或者橋接方案;
網絡介質:可支持雙絞線和光纖連接,根據實際需要提供靈活的電纜形式,如鎧裝、地埋、高柔性等電纜形式;
本質安全:控制層網絡能夠支持本質安全的I/O,以便將遠程I/O延伸到可能的防爆區域,且同時保持通訊的一致性和高性能實時通訊。
組態:擁有現成的靈活的網絡組態工具和強大的網絡診斷功能。
冗余:系統通過環形拓撲實現控制網絡冗余連接,即控制網上任何一點的單一鏈路連接意外斷開,系統都能通過環網的反方向提供后備鏈路,保證系統可用性的同時兼顧經濟性,環網主干鏈路全部采用單模光纖,保證故障切換時間均<50ms。
設備層
采用設備網,用于底層設備的低成本、高效率信息集成,達到減小費用和方便安裝之功效。
現場設備層網絡用以連接底層現場設備,減少現場接線,提高系統信息化和智能診斷水平,符合開放網絡要求,易于安裝、實施和維護?;诂F場設備的多樣性及特點的不同,允許有多種現場設備總線,分別提供普通底層設備和過程儀表的連接能力。但是網絡的種類和層次應盡可能少,而且應當與控制層總線協議模式保持一致性,并都能夠提供現成的、成熟可靠的通訊接口,能夠通過控制層任意一點接入,實現對設備層網絡完整的組態、診斷、控制和數據采集,所有這些功能的實現應盡可能簡單、無需編程或者任何復雜的網關設備。
開放性:設備網是符合國際標準的現場總線,該總線在國內有良好的接受程度,被證實是先進的、可靠的、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主流現場總線。
拓撲:總線-分支線結構,同時支持靈活的樹型、星型、雛菊鏈等結構,最大網絡拓撲范圍500米,單個網段連接節點數可多達64個;
速度:最低網絡速度不低于125Kbps,最高可達500Kbps;
工作模式:支持主從、對等、多主等多種靈活的數據通訊結構。在報文傳輸方面,提供查詢、逢變則報、周期性發送、選通等多種靈活高效的通訊方式。
供電:采用總線供電方式,所有通訊接口模塊無需額外的電源。采用+24V直流供電方式,電源的分布根據網絡具體情況可以靈活布置。
2.4.5系統功能介紹
ACU主控制管理工作站負責對分站ACU系統的維護和管理,接收綜合管廊內H2S、CH4、O2、溫度和濕度檢測儀檢測數據,以及紅外對射器、電力檢測儀和電力漏電火災報警器的數據,生成控制指令,并提供人工操作界面。系統有四種控制方式:
(1) 就地控制
(2) 遠程集中控制(調度員控制每個設備解鎖單獨開停)
(3) 按程序流程自動控制(調度員發出啟動命令,或各流程上的設備按照啟動條件自動啟動,按流程閉鎖關系自動閉鎖停止設備)
(4) 檢修試驗控制
四種控制方式之間有嚴密的閉鎖關系
日常每天計劃內排風由人機界面設定,并定時執行排風計劃,同時聯動誘導風機。
運維人員進入管廊,可安排臨時排風計劃,啟動排風機并聯動誘導風機,確保廊內空氣質量
當水位超過設定的警戒高度,水泵電控箱聯動排污泵排水,監控系統進行遠程污水井液位監測,并可遠程強制開啟。
環境聯動:當O2<19,溫度>39,濕度>90,H2S>10mg/m3,CH4>0.1%時,啟動風機。
實時檢測環境參數、設備(包括風機、水泵)運行參數、紅外對射防入侵監測系統以及供電監測系統:
檢測的電氣參數:分區配電箱內如變壓器溫度、配電的電壓、電流、頻率、功率因素、有/無功電量等電力參數等。
監控組態軟件選用國內或國際知名公司產品,產品需定位于國內高端HMI/SCADA自動化市場及應用,是企業信息化的有力數據處理平臺。需要歷經多年多行業的開發和深入的行業應用,在樓宇IBMS及管廊系統等行業有應用事例,具備大量的行業圖形控制組件,適合專業行業自動化軟件工程的快速構建,HMI界面可以滿足各個行業特殊的需要。
互聯網時代的驕傲提供在Internet/Intranet上通過IE瀏覽器以“瘦”客戶端方式來監控工業現場的解決方案;支持通過PDA掌上終端在Internet實時監控現場的生產數據,支持通過移動GPRS、CDMA、GSM網絡與控制設備或其它遠程節點通訊;面向國際化的設計,同步推出英文版和繁體版,保證對多國語言版的快速支持與服務;軟件內嵌分布式實時數據庫,數據庫具備良好的開放性和互連功能,可以與MES、SIS、PIMS等信息化系統進行基于XML?、OPC、ODBC、OLE?DB等接口方式進行互連,保證生產數據實時地傳送到以上系統內。
強大的移動網絡支持通過移動GPRS、CDMA網絡與控制設備或其它遠程節點通訊,移動數據服務器與設備的通訊為并發處理、完全透明的解決方案,消除了一般軟件采用虛擬串口方式造成數據傳輸不穩定的隱患,有效的流量控制機制保證了遠程應用中節省通訊費用。
完整的網絡冗余及軟件容錯解決方案作為大型SCADA、DCS軟件,軟件需支持控制設備冗余、控制網絡冗余、監控服務器(雙機)冗余、監控網絡冗余、監控客戶端冗余等多種系統冗余方式。軟件支持控制設備冗余如SIEMENS公司的S7-1500H,GE的GE9070系列PLC的冗余模式,支持普通的232、485、以太網等控制網絡的冗余,支持控制硬件的軟冗余切換和硬冗余切換。
穩定的通訊處理是一個完全集成的工業控制軟件產品,完全兼容微軟的32/64位Windows?XP、Windows?7及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統,通過提供可靠、靈活、高性能的監控系統平臺,極大地提升了客戶的投資回報率。通過其提供的簡單易用的配置工具和強大的功能使您能夠針對各種規模的應用進行快速開發并部署。支持通過RS232、RS422、RS485、電臺、電話輪循撥號、以太網、移動GPRS、CDMA、GSM網絡等方式和設備進行通訊。支持離線診斷,在開發環境下可以診斷是否正常通訊。支持不同協議的設備在一條通訊鏈路進行通訊。支持在大型SCADA系統中的遠程通道冗余通訊。
支持主流的DCS、PLC、DDC、現場總線、智能儀表等3000個以上的IO設備的通訊驅動程序,支持通過RS232\RS422\RS485、電臺、電話輪巡撥號、以太網、移動GPRS、CDMA、GSM、Zigbee網絡等方式與遠程現場設備進行通訊,支持與國內外主流的PLC、SCADA軟硬件、DCS、PAC、IPC等設備通信與聯網。監控組態軟件ForceControl?V6.1在6.1版本基礎上對IO通訊驅動庫進一步進行了豐富,新增了諸多工業市場上當前流行的設備,比如:ABB的AC500、西門子S7-1200系列以太網驅動、菲尼克斯ILC300\RFC400系列PLC通訊驅動、貝加萊X20系列PLC通訊驅動、GE?PACSystems?RX7i和RX3i系列以太網通訊驅動、BACNet/IP驅動。以及針對使用MODBUS協議的PLC開發的專有驅動,包括:ABB的AC500、施耐德Modicon系列支持M218\M238\M258、和利時LK\LM系列等。4.3.4??豐富的圖形處理能力方便、靈活的開發環境,提供各種工程、畫面模板、可嵌入各種格式(BMP、GIF、JPG、JPEG、CAD等)的圖片,方便畫面制作,大大降低了組態開發的工作量;強大的分布式報警、事件處理,支持報警、事件網絡數據斷線存儲,恢復功能;支持操作圖元對象的多個圖層,通過腳本可靈活控制各圖層的顯示與隱藏;強大的ActiveX控件對象容器,定義了全新的容器接口集,增加了通過腳本對容器對象的直接操作功能,通過腳本可調用對象的方法、屬性;全新的、靈活的報表設計工具:提供豐富的報表操作函數集、支持復雜腳本控制,包括:腳本調用和事件腳本,可以提供報表設計器,可以設計多套報表模板,報表文件格式兼容Excel工作表文件,支持圖表顯示自動刷新,可輸出多種文件格式:?Excel、TXT、PDF、HTML、CSV等。
優秀的交互式容器監控組態軟提供多個數據接口及強大的交互式容器,可以很好的和第三方軟件結合。數據庫開放了C、C++、COM、OPC、ODBC、OLEDB等主流數據交互接口,使用戶可以進行相應的系統擴展來滿足不同的需求。軟件自身就是一個標準ActiveX控件的容器,可以在軟件中使用一個或多個ActiveX控件。軟件與.NET技術可無縫集成,用戶可以用WinForm窗體技術或WPF技術,方便設計出炫麗的應用組件,添加到軟件中。對于邏輯簡單而界面效果要求較高的程序,.NET在開發上更簡單高效,演示效果更加炫麗。
優化的組件通訊機制監控組態軟件新增多個后臺組件,如報警中心、歷史數據中心專門用來處理系統中的報警和歷史數據。以前組件需要直接向實時數據庫請求報警數據和歷史數據,增加了實時庫的通訊壓力,現在通過復合組件與后臺的綁定,后臺統一處理這些請求,明顯降低了實時庫的負荷,增強了處理實時數據的性能。并且,通過這種機制的優化,增加了軟件開發的靈活性,針對行業客戶某些定制化的需求,提供了一條新的解決路徑。
圖表曲線功能提供了實時趨勢、歷史趨勢、x-y曲線、歷史報表、萬能報表、內置數據表等豐富的圖表功能,方便進行實時數據及歷史數據的曲線顯示、靈活的數據報表定義和輸出,方便班組統計、成本核算等的管理。
簡單、方便快速的報表生成工具,能進行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的生成,對數據存儲的時間范圍、間隔、起始時間可進行任意指定,并可以根據存儲的時間進行歷史數據查詢。簡單、方便快速的報表生成工具,能進行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的生成,對數據存儲的時間范圍、間隔、起始時間可進行任意指定,并可以根據存儲的時間進行歷史數據查詢。強大的多媒體支持,播放各種格式的視頻、音頻文件,如Flash、幻燈片等,可以有效的集成視頻監控。
報警與事件系統提供多種報警檢查方式,支持傳統的聲光報警、語音文件報警,支持操作人員報警確認管理機制,使您輕松構建報警系統。支持電話語音報警、E-mail通知方式報警,支持GSM方式短信報警,生產出現問題的時候,通過移動網絡可以將報警信息及時的發送到管理者的手機上。軟件在運行時自動記錄系統狀態變化、操作過程等重要事件,一旦發生事故,可就此作為分析事故原因的依據,為實現事故追憶,提供基礎資料;操作人員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將生產重要畫面、曲線實時抓拍并存放到本地保存;報警和事件記錄可以存放關系型數據庫中,便于分析、查詢和統計;支持內部自診斷,對IO通訊故障、網絡通訊故障都可以進行報警提示;
- 系統對電力隧道內有害氣體、空氣含氧量、溫濕度、風機、照明、水泵、井蓋等環境參量進行監控,有效實時的監測隧道內情況。
- 系統實時監測隧道內的氧氣、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氫等氣體含量,當氣體含量超過一定標準時,系統立即報警,并可在自動模式下聯動相應區域風機進行強制換氣。
- 系統實時監測隧道集水井水位超限信號,并根據水位超限信息進行水泵控制操作,即當水位超過設定標準時立刻啟動或者停止水泵。
- 系統實時監測管廊內水管上電動閥,根據水管的水流量情況以及是否漏水情況,控制電動閥,保證水管內水流量的充足,同時也能根據水管漏水情況對電動閥進行調節。
- 系統具備環境參量超標自動告警功能,并通過監控平臺以圖形、語音、短信等方式進行報警與通知相關人員。
- 隧道環境監測系統檢測到氣體、濕度異常報警等時,可聯動相關區段的風機進行強制換氣。
當工作員站(集中監控平臺)接收到非法入侵報警或者其他監測系統報警,需要輔助攝像頭做現場確認時,可遠程開啟管廊現場照明設備。
1)水位監測
水位傳感器體積小,反應靈敏,安裝方便??梢詫崟r監控積水井內液位情況。測得的液位數據可經ACU上傳至綜合監控平臺,實現集中管控。
配置原則:管廊內有水管一側倉內,每個監控區內地勢最低的兩點(一般在集水坑處)各安裝一個水位傳感器。
2)溫濕度監測
在密閉管廊內氣體濕度過高會導致非金屬材料霉變老化、金屬材料銹蝕等,極大縮短設備、電纜使用壽命,造成安全隱患。
安裝在管廊現場的濕度檢測儀實時感知現場空氣濕度信息,并通過屏蔽控制電纜接入當前區間ACU,傳輸至控制中心的綜合監控平臺。
????配置原則:每個區段內通風最不利的地方(一般為通風口與投料口的中間點位置,具體也可視現場實際情況做調整)配置一套濕度檢測儀。
溫濕度監測儀技術要求(表略)
3)氣體監測
封閉管廊內由于空氣流通性差,常出現氧氣含量過低,有害、可燃氣體含量過高等情況。運維人員貿然進入容易因缺氧暈厥或有害氣體中毒,對人員安全造成很大威脅??扇細怏w含量過高會導致火災、爆炸事故。
此項目中對氧氣含量、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氫含量等進行監測?,F場傳感器將實時監測到的氣體含量信息通過屏蔽控制電纜接入當前區間ACU,傳輸至控制中心的綜合監控平臺。
配置原則:每個監控區段內通風最不利的地方(一般為通風口與投料口的中間點位置,具體也可視現場實際情況做調整)配置一套氣體傳感器。
安裝位置指導要求(圖略)
4)水泵控制
電力隧道綜合監控平臺軟件可通過以太環網系統控制現場水泵開啟、關閉??刂菩盘栍涩F場ACU輸出。當水位傳感器檢測到積水坑內積水位太高,發出異常,綜合監控平臺軟件會自動控制開啟排水泵,排出過多積水;水位降低至某一設定的允許值之后,綜合監控平臺軟件自動控制關閉排水泵,停止排水作業。
5)風機控制
當環境監測系統檢測到氣體、濕度異常報警等時,可聯動相關區段的風機進行強制換氣。當火災報警系統發出火情警報時,可聯動確保相關區段的風機關閉。此外還可根據GB50838-2015《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中對通風系統的要求:“正常通風換氣次數不應小于2次/h,事故通風換氣次數不應小于6次/h”,在綜合監控軟件中提前設置好開啟、關閉風機的程序,實現系統定時自動進行隧道換氣。
6)照明控制
綜合管廊綜合監控平臺軟件通過以太環網系統控制管廊現場的照明設備啟閉。當工作員站(集中監控平臺)接收到非法入侵報警或者其他監測系統報警,需要輔助攝像頭做現場確認時,遠程開啟管廊現場照明設備,控制信號由當前區段ACU輸出。
7)設備控制說明
設備控制主要包括隧道現場防火門、風機、排水泵、照明等設備的控制,隧道現場相應設備配有各自的控制設備,系統能通過現場區域控制單元對控制設備發出相應控制信號,控制信號可以是RS485總線的MODBUS協議信號或者干接點信號。
8)氣體傳感器技術參數
(表略)
9)電力監測
綜合管廊的消防設備、監控與報警設備、應急照明設備應按現行國家標準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 規定的二級負荷供電。
天然氣管道艙的監控與報警設備、管道緊急切斷閥、事故風機應按二級負荷供電,且宜采用兩回線路供電;當采用兩回線路供電有困難時,應另設置備用電源。
其余用電設備可按三級負荷供電。
綜合管廊內針對供電系統的監控,一般通過RS485通信方式,并遵從IEC870-5-103通信規約,以信號總線方式將高壓配電柜中智能中繼保護模塊和低壓智能測控模塊連接成電力監控現場網絡,對電力系統進行遙控、遙信和遙測功能,能對全管廊實現電力調度自動化。
供配電系統的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對變電所、配電單元的進線開關、主要饋線開關的狀態、故障跳閘報警信號進行監測;
(2) 宜對變電所、配電單元的進線電量和失壓、過電壓、過電流報警信號進行監測;
(3) 宜對變壓器的運行狀態和高溫報警信號進行監測;
(4) 應對EPS、UPS運行狀態及故障報警信號進行監測。
2.4.6系統配置說明
PLC主控制管理工作站負責對分站PLC系統的維護和管理,接收綜合管廊內H2S、CH4、O2、溫度和濕度檢測儀檢測數據,生成控制指令,并提供人工操作界面。每個分區設置1套PLC控制器(安裝于PLC控制箱內,詳見視頻監控與入侵報警系統平面圖),利用1000M工業級以太網絡為傳輸平臺,PLC控制器通過RJ45口就近接入同分區內的設備控制以太網絡環網交換機。各分區PLC控制負責接收H2S、CH4、O2、溫度和濕度檢測儀、風機污水泵電控箱及污水井液位數據,負責各分區風機、水泵的控制。H2S、O2、溫度和濕度檢測儀輸出信號為4~20mA,采用ZR-RVV-2X1.5mm2電纜接入同分區內PLC,CH4信號通過可燃氣體報警主機接入PLC,供電電纜采用ZR-RVV-2X1.5mm2,從同分區內PLC控制箱內取電。H2S、CH4、濕度檢測儀器安裝位置距離出風口10米左右,距離投料口20米左右,彼此安裝間距為0.2米,溝內吸頂安裝;O2離地1.6~1.8米安裝。
對綜合管廊內環境參數進行監測與報警。環境參數檢測內容應符合表3.1-1的規定,含有兩類及以上管線的艙室,應按較高要求的管線設置。氣體報警設定值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密閉空間作業職業危害防護規范》GBZ/T20520的有關規定。
H2S、CH4、O2、溫度和濕度檢測儀應設置在管廊內人員出入口和通風口處。表3.1-2環境參數200米檢測內容中數量為2個的檢測儀均為出入口處安裝;水位檢測儀安裝在相應的集水坑內;燃氣艙內H2S和O2檢測儀除了出入口處各安裝1個外,還有1個安裝在分區中間通風口處,CH4檢測儀3個安裝在出入口和中間通風口,剩余2個安裝在通風口和出入口之間。
應對通風設備、排水泵、電氣設備等進行狀態監測和控制;設備控制方式宜采用就地手動、就地自動和遠程控制。
每個200米防火分區的點位預統計為(表略)
PLC應采用應采用先進、可靠、穩定的國際知名產品,例如西門子、歐姆龍、AB、ABB等國內應用較多的知名廠家,PLC的所有模塊的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均應達到或超過20萬小時,PLC站(包括遠程I/O站或分布式I/O站),要求I/O模塊、通訊模塊等均應與CPU模塊是同一系列的產品,并嚴格保持同等的規格等級和尺寸大小。
工作溫度:0~60°C
儲存溫度:-40~85°C
使用環境濕度:5~95%無凝露
抗振動:5 g @ 10~500 Hz
主站PLC為大型控制系統,掃描速度0.03us/字節,支持熱插拔,單處理器I/O能力為256000點數字量、8000點模擬量,背板采用Producer/ Consumer通訊技術,具有TUV的SIL2的安全等級認證。
主從站CPU應提供充足的內存以滿足應用本身和未來擴充的需要,CPU內置的用戶內存應不小于2兆(不包含擴展內存),并提供不小于1GB的閃存。程序區和用戶數據區采用完全的自動內存分配機制,也可由開發人員任意分配系統內存,分別用于系統運行,存儲應用邏輯程序和存儲工程應用文件;
控制系統通訊模塊、特殊模塊等均應與CPU模塊嚴格保持同等的檔次、尺寸及設計規格等,是同一系列的產品。
控制系統必須能夠提供包括梯形圖、功能圖塊、順序功能圖和結構化文本等在內的符合IEC61131-3標準的靈活的編程語言支持。
控制器應為基于變量或標簽(Tag)的控制器,數據的標記和引用方式應該是具有自說明性質的標簽。要求程序下載過程中標簽本身的信息不能丟失,從而保證用戶程序良好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控制系統支持快速內存升級技術,處理器、I/O模塊、網絡模塊都應能夠在現場通過軟件升級至最新版本;
系統沒有定時器和計數器的數量限制,也沒有PID回路數的限制。
控制系統處理器和輸入輸出模塊應是完全的軟件可配置,包括模塊信息刷新時間、模擬量工程標定、上下限報警、斜率限制等;
環境條件:
工作溫度 ?0℃到60℃
儲存溫度 ?-40℃到85℃
相對濕度 ?5% 至 95%(無冷凝)
沖擊:11ms,15G
振動:10 至 500Hz 2g峰值加速度
控制系統電源要求:工作電壓:85~265VAC/47~63HZ;或18~32VDC
控制系統電源要求:
工作電壓:85~265VAC;
頻率范圍:47~63HZ;
工作溫度:0~60攝氏度;
保存溫度:-40~85攝氏度;
相對濕度:5~95%;
控制系統系統安全
為保證整個控制系統系統的安全,控制系統應滿足以下安全方面的考慮:
1) 密碼保護
2) 程序文件/數據表保護
3) 存儲器數據文件覆蓋/比較/改寫保護
4) 強制保護
5) 鑰匙開關
電源模塊
工作電壓:85~265VAC;
頻率范圍:47~63HZ;
工作溫度:0~60攝氏度;
保存溫度:-40~85攝氏度;
相對濕度:5~95%;
開關量輸入模塊
故障報告和現場級的診斷檢測;
完全軟件可配置;
模塊密度不超過32點;
故障鎖定功能;
認證 Class I/Division 2, UL, C-Tick,EC ATEX ;
環境條件:
工作溫度:0 to 60°C (-4 to 131°F)
儲存溫度:-40 to 85°C (-40 to 185°F)
相對濕度:5 to 95% 無冷凝
開關量輸出模塊
點級的故障報告和現場級的診斷檢測;
完全軟件可配置;
模塊密度不超過32點;
故障鎖定功能;
故障時標功能;
在編程和模塊故障時軟件可設定模塊輸出狀態;
認證 Class I/Division 2, UL, C-Tick,EC ATEX ;
環境條件:
工作溫度:0 to 60°C (-4 to 131°F)
儲存溫度:-40 to 85°C (-40 to 185°F)
相對濕度:5 to 95% 無冷凝
模擬量輸入模塊
定標、報警完全軟件可配置;
模塊分辨率:12位;
模塊密度不超過8個通道
故障鎖定功能;
開路檢測功能;
輸入過載保護功能;
認證 Class I/Division 2, UL, C-Tick,EC ATEX ;
環境條件:
工作溫度:0 to 60°C (-4 to 131°F)
儲存溫度:-40 to 85°C (-40 to 185°F)
相對濕度:5 to 95% 無冷凝
模擬量輸出模塊
定標、報警完全軟件可配置;
模塊密度不超過4點;
模塊分辨率:12~16位;
故障鎖定功能;
輸出過載保護功能;
輸出短路保護功能;
認證 Class I/Division 2, UL, C-Tick,EC ATEX ;
環境條件:
工作溫度:0 to 60°C (-4 to 131°F)
儲存溫度:-40 to 85°C (-40 to 185°F)
相對濕度:5 to 95% 無冷凝
串行通信模塊
端口類型:RS232/422/485
速率:110—115.2 Kbps
通訊協議:可支持Modbus RTU/ASCII 主從站模式
控制字:超過496個字的輸入輸出
2.4.7系統數據庫設計
支持PostgreSQL 9.2以上,可支持Mysql5.1以上、Oracle11g以上、SQL Server 2008。
2.4.8系統接口設計
標準化
l支持GB/T 28181-2011設備接入。
l支持基于國標(GB/T 28181-2011)和省標(DB33/T 629-2011)協議的平臺級聯。
l支持標準RTSP協議。
l支持SNMP協議的網管采集。
技術兼容
l接口后向兼容:PLC監控系統平臺接口提供四個版本的后向兼容。
l操作系統兼容性,兼容Windows Server 2008 R2 SP1 / Windows Server 2012 R2 / CentOS 6.2。
l應用服務器兼容:兼容Tomcat6以上。
l瀏覽器兼容:支持IE8,可支持IE6、IE11。
l設備接入兼容:兼容SDK、國標、e家、Onvif、PSIA等協議。
l視頻傳輸服務兼容支持第三方標準的RTSP協議。
l視頻傳輸管理服務兼容支持提供RTP、PS、國標封裝或者原始封裝的碼流。
2.4.9系統清單
(表略)
未完待續。。。。
有正公司為客戶提供地下綜合管廊BIM咨詢服務,綜合管廊監控系統、管廊運維管理平臺。歡迎致電400-029-3382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