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常見的BIM網站有哪些

說起BIM網站,我們大多想起的有筑龍、BIM建筑網、CHINABIM、比目魚、魯班、柏木等國內耳熟能詳的網站,但是畢竟BIM技術源自于國外,屬于舶來品,今天咱們就看看國外的和尚是怎樣念經的?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國外常見的BIM網站有哪些?

一、國際性組織

1.buildingSMART:buildingSMART 前身為國際相互操作性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Interoperability, IAI),系一非營利的國際性組織,負責建立、維護與執行開放性標準以達成有效率且可持續性的建筑產業。

網址:http://buildingsmart.org/

2.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OGC):開放式空間信息協會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系一國際性非營利組織,主要任務在為全球的空間信息社群建立高質量的開放性標準與執行地理信息系統(GIS)、計算機輔助繪圖(CAD)與建筑信息模型(BIM)整合之相關研究計劃。

網址:http://www.opengeospatial.org/ogc

二、美國

1.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國家標準與科技研究所(NIST)系一度量衡標準實驗室與美國商業部下的非監管機構,其任務在于推動創新與產業競爭力,亦獨自發布 BIM 指引。于 2007 年,國家標準與科技研究所發現了建筑產業中對參與者之間信息移交指導的需求,因此發布了「一般建筑信息移交指引:原則、方法與案例研究」

網址:https://www.nist.gov/

2.Association of General Contractors (AGC):美國總承包商協會(The 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of America, AGC) 為美國營造業的貿易協會。美國總承包商協會于 2016 年發布的「承包商 BIM指引第一版」(AGC, 2010)旨在協助承包商了解如何開始入門使用BIM 科技,于 2010 年時發布了 BIM 指引第二版.

網址:https://www.agc.org/

3 .BIMForum:于 2013 年, BIM 論壇(BIM Forum)-一個隸屬于美國總承包商協會、焦點在 AEC 產業中的虛擬設計與施工的論壇-發布了其所屬的第一個 BIM 標準,即「 2013 發展精細度規范(Level of Development Specification Version 2013)」 (BIMForum, 2013)。

網址:http://bimforum.org/

4.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NIBS):國家建筑科學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 NIBS)系一非營利、非政府組織,集合了政府代表、專家、業界、勞工與消費者團體與監理機構,其重點在于發掘并解決美國國內會阻礙安全國民住宅興建、商業與產業等問題。

網址:https://www.nibs.org/

5.Construction Institute,University of Hartford -Non-Profit Organization:營建研究所(The Construction Institute)系一非營利、非屬政黨、由不同專家所組成的協會,致力于透過分享經驗與知識、建立商業領袖的方式以改善產業,該研究所近期才開始重視 BIM。

網址:http://www.construction.org/

6.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 on (GSA):聯邦政府機構總務署(GSA)是第一個領導美國政府應

用 BIM 的政府組織,且在全部的產業內扮演推動BIM的主要角色。

網址:http://www.gsa.gov/portal/content/105075

7.National CAD Standard:美國國家計算機輔助設計標準(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CAD Standard, NCS)簡化了從項目開始之設施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設計與營建數據的交換工作。

網址:https://www.nationalcadstandard.org/ncs6/

三、英國

1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BSI):英國標準研究所(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系英國政府的國家標準中心,負責制訂各項產品與服務的技術標準 ,且亦提供企業認證與標準相關的服務工作。

網址:http://www.bsigroup.com/

2.AEC-UKCommittee:英國的建筑、工程與營建團體(AEC-UK group)倡議于2000 年組成以改善設計信息產生、管理與交換的流程,此組織成員系由英國各種規模的建筑、工程、與營建公司代表所組,故以 AEC-UK 為其名。 BIM 委員會共同合作以實現一個在項目環境中一致、可使用、協調的 BIM 方法為目的。

網址:https://aecuk.wordpress.com/

3.BSRIABSRIA 是一個測試、儀器、研究與顧問咨詢組織,提供營建與建筑業中的專家服務,亦提供關于 BIM 的許多重要資訊,如 :https://blogs.bsria.co.uk/2014/06/18/the-seven-pillars-of-bim-wisdom/

網址: https://www.bsria.co.uk/

4.AEC(UK) CAD Standard:AEC-UK group 設定了一個架構 CAD 數據(包含 BIM中的最易于取得的信息)的標準。

網址:https://aecuk.wordpress.com/

5.Building Design + Construction:產業基地,與 BIM 項目的當前的消息。

網址:http://www.bdcnetwork.com/bim-and-information-technology

6.buildingSM ART UK and Ireland:buildingSMART 英 國與愛 爾蘭分會 (buildingSMART UK and Ireland, bSUKI)是 buildingSMART 所屬的國家級分會之一,而 buildingSMART 是驅動建筑資產經濟轉型的世界型的機構,并計劃透過國際標準的創造與采用來執行開放式 BIM 以達成此一目標。

網址:http://buildingsmart.org.uk/

7 .The National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使用最新規范條文的綜合性文檔庫來創建與管理規范文件,以提供一個可完全信賴的建筑營建規范。

網址:http://www.amtech.co.uk/nes

8.UK BIM Task Group BIM Maturity Level 2: 2016 年四月上線的網站,提供一個常見與清楚的參考來源以查找 BIM 文件、標準與指引。

網址:http://bim-level2.org/en/

9 .BIM Task Group:BIM 工作小組支持與協助達成政府營建策略的目標及強化公部門 BIM 執行的需求,并以所有中央政府部門于 2016 年全面采用協同 BIM Level 2 計劃。

網址:http://www.bimtaskgroup.org/

10 .UK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Strategy: 英國政府營建策略系一個具廣泛范疇工作流的架構,終極目標為于于 2015 年底減少政府營建項目成本達15-25%,此一策略于 2011 年五月發布,并于 2012 年七月發布了「一年行動計劃更新(One Year On report and Action Plan Update」報告。

網址: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government-construction-strategy

四、新加坡

1.The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BCA): 建筑工程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 BCA)系一隸屬于國家發展部之機構,負責新加坡優良建造環境的發展, BCA 主要角色為發展與管理新加坡的建筑與營建業。BCA 積極地推動 BIM 的應用,透過提供營建生產力及能 力 基 金 (Construction Productivity and CapabilityFund, CPCF)與智能建造電子書籍來推動與分享 BIM的知識與經驗。

網址:https://www.bca.gov.sg

2.BCA Academy:BCA 學院(BCA Academy)是 BCA 中負責教育與研究的單位,旨在提供最高質量的學習、訓練與研究計劃給建筑產業的發展與精進之用; BCA 成立了營建信息科技中心(Center for Construction IT, CCIT),透過建立因特網 BIM 入口網站、提供成功案例與最佳典范教材以教育產業界等方式來推動 BIM 與指導企業與產業中的專門人士;此外, CCIT 以 BIM 應用為主題舉辦專題討論會、工作坊與研討會,以宣傳 BIM 科技之效益。

網址:https://www.bcaa.edu.sg

3.BuildingSM ART Singapore:buildingSMART 新加坡分會系一非營利之建筑產業聯盟,提供 BIM 競賽、研討會、工作坊與討論會等活動。

網址:http://www.buildingsmartsingapore.org/

4.CORENET (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 NETwork):營建與不動產網路(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NETwork, CORENET)計劃是一個由新加坡政府國土發展部主導、由建筑工程局推動、并與其它公、私部門共同合作的信息科技倡議計。 CORENET 計劃已經成功地建立了不同的系統與文件,包括 BIM 電子送審平臺(e-Submission system)、新加坡 BIM 指引,與 BIM 精華指引系列文件(BIM Essential Guide Series)。

網址:https://www.corenet.gov.sg

5.TheBIM@SGwebsite:BIM@SG 網站是由 BCA 學院所建立,作為提供新加坡營建業分享 BIM 良好實例的媒介,為避免重復相同的工作,此網站一開始系使用許多現存 BIM 使用者的論壇已經發布的 BIM 良好實例作為其內容。

網站:https://bimsg.wordpress.com/about-us/

好了,關于國外常見的BIM網站有哪些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同時說明一下,由于一些你們懂得的原因,其中部分網站需要第三方工具才能登陸查詢!

bim的平臺化管理應該包括哪些功能

BIM平臺管理可以大幅提高BIM應用效益,將之前各類BIM模型的數據進行整合、運算、分析最后應用于工作的指導,進而提高項目的運行能力!今天怎們就聊聊bim的平臺化管理應該包括哪些功能?

一、議題發布與構件信息擷取

此功能提供用戶在發布議題時,可依據疑義內容直接于BIM模型點選相關構件,系統將自動取得該構件的基本數據于議題窗體中,作為該議題的相關構件,并可針對個別構件進行說明。議題發布如同前文所述,完整的議題必須包含項目、區域、標題、BIM構件、BIM卷標(與視角)、附件及文字說明,方能使接收者快速了解問題所在。

二、自動關注及亮顯議題構件

當使用者查閱議題時,若該議題有儲存相關構件作為說明,則使用者可點選BIM構件清單中的構件,系統將自動地將BIM模型關注至該構件上,并以亮顯方式呈現,協助使用者快速查閱該議題的相關構件位置與狀況。

三、議題討論模塊

此功能主要提供項目參與單位接收與自己有關的議題,并使其可針對特定議題進行回復討論,而回復內容如同發布議題,可包含BIM構件、視角、附件數據及圖片說明,整體的回復討論內容將由系統依據時間自動排序。

四、BIM視角儲存

提供用戶儲存當下所瀏覽的BIM模型視角信息,例如視點位置、方向、高程距離、縮放比例等等信息,使參與討論的單位可快速開啟相同的3D視圖位置,清楚地了解提出者所敘述的位置或構件的整體概念。

五、議題搜尋模塊

當項目議題數量增加時,若無良好的搜尋機制,則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找尋相關的信息。此模塊除了提供用戶以條件式(如搜尋提出者、發布時間、棟別、樓層等信息)快速地搜尋進行中或結束議題的信息外,亦可利用選取BIM構件搜尋相關議題或以空間編號(房間編號)搜尋。

六、BIM構件與議題關聯化

提供使用者可于某構件中查詢進行中或歷史討論的議題信息。此平臺將BIM模型中所導出的構件數據皆存放于外部的構件數據庫,而相關議題所發布與討論的內容皆儲存在BIMICM數據庫中,此兩數據庫原為兩獨立的數據庫。藉由此功能自動地利用議題中的相關構件編號,與構件數據庫中的構件編號進行數據關聯(DataMapping),使得兩獨立數據庫整合為一個具有關聯性的數據庫。

BIM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一.智慧城市主要內容

BIM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信息化建設,而在構建智慧城市過程中,建設工程領域的信息化發展更是重中之重。BIM技術可以自始至終貫穿建設的全過程,支撐建設過程的各個階段,實現全程信息化、智能化協同模式。

 

二.BIM與智慧城市的吻合點

1、全面感知

智慧城市系統的搭建需要利用各類感知設備和智能化系統,以便智能識別、立體感知城市的環境、狀態、位置等信息。全方位的、動態了解變化特征,對感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和處理,并能與業務流程智能化集成,可促進城市各個關鍵系統和諧高效的運行。BIM作為全開放的可視化多維數據庫,是數字城市各類應用的極佳基礎數據平臺。

2、智能融合的應用

對城市海量數據的集成、分析和計算,是智慧城市系統的大腦,大數據是提出正確決策支持的基礎。BIM基于海量數據的數據可視化、開放共享性,以及其與“云”計算的無縫連接,可保證數據隨時、隨地、隨需、隨意的決策和應用。

3、信息的共享互聯

智慧城市建設的需要的基礎是網絡互聯互通,信息集成共享。主旨在于建立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BIM開放的數據結構結合IT技術,可為此目標的實現,提供多維度的數據基礎;提供自適應系統的信息獲取、實時反饋、隨時隨地智能服務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4、可持續的拓展應用

智慧城市建設注重以人為本、社會協同的創新空間、公共價值的創造,需要隨著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發展持續進行成長。BIM作為一個可以不斷進行多維度數據拓展的信息承載器,可為系統的拓展、成長奠定堅實基礎,有效避免系統應用延伸時,進行系統重構。

三.BIM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1、BIM在智能樓宇中的應用

樓宇自控系統的架構都是如此,分為三層架構,分別為管理層網絡、自動層網絡和樓層網絡。樓層網絡的模塊控制器下會連接各種傳感器(溫度,壓力,濕度等)。而標準的電表則可以直接接入樓層級網絡,和上一級的自動層網絡連接。上一級的自動層網絡的控制器具有強大的運算和儲存功能,可以記錄各種采集的數據,并發出相應的指令(比如控制閥門開度,電機頻率等)。同時自動層網絡的控制器將這些數據反映到管理層網絡,并將數據傳輸到服務器,供操作人員監視和管理。這些數據用來進行常規的監測或是作為AI/DI點來控制AO/DO的輸出。大量的數據可以被BIM運維管理所利用。BIM數字化樓宇運維全面提升了樓宇運維的管理水平,不論是對樓宇整體情況的監控,還是對物業管理的效率提升,都解決了原有依賴人力難以控制的問題。

BIM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2、BIM在地下管線中的應用

城市地下管道錯綜復雜,隱蔽性工程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而BIM技術的運用和拓展可以解決其中大部分問題,利用BIM技術可以建立成一個完整透明的城市地下管網的專業信息數據庫,能更好的解決城市管網后期的運營以及改造工程。運用BIM技術于地下管網信息系統的集成處理,有助于更直觀便捷的發展城市的地下空間,其具備高度信息集成的數據分析能力,為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BIM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3、BIM在規劃管理中的應用

將BIM技術在地上建筑及管線優化協調的優越性延展到地下管線和市政相通,通過結合地上建筑的三維信息模型,合成一個地上地下全覆蓋的組團級城市信息模型,這個信息模型不僅在形式上是一個更全面更宏觀的集合,而且在數據信息上承載更多可分析的價值,成為新興城市規劃管理的一個范本。大數據覆蓋的城市信息模型可運用到各個規劃管理單元,從單體到小區到居住區,從單個公建到整個商業街或公建群,以點帶面,我們可以期望大數據為規劃管理帶來諸多便利。

BIM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bim模型質量控制措施需要考慮哪些方面?(以Revit為例)

bim模型質量控制措施需要考慮哪些方面?(以Revit為例)在進行Revit模型質量查核的過程中,有以下四種基本交互視圖分別為:明細表、平面圖、剖面圖、3D視圖。不同的視圖分別有最適合檢查的錯誤態樣類型。

一、平面視圖

使用視圖樣板依據檢查的專業不同與檢查項目的差異設定顯示的構件種類與顯示方式。正確且有架構的視圖設定在模型質量檢查過程中可以確保檢查流程進行時不會產生遺漏,而且提前建立好的檢查視圖可以保證模型檢查的完整性不會因為BIM檢查者的差異有不一樣的結果。

二、結構平面視圖設定

結構平面視圖主要用于檢查的項目包括:結構柱的尺寸與平面位置、結構梁的尺寸與平面位置、結構樓板的厚度與范圍、結構墻體厚度與范圍。結構平面視圖主要用于檢查結構模型繪制錯誤,如下表所示,結構視圖只顯示結構柱、結構梁、結構樓板、結構墻。

三、樓板平面視圖設定

樓板平面視圖主要用于檢查的項目包括:粉刷墻面、地坪、門窗結構柱的尺寸與平面位置、結構梁的尺寸與平面位置、結構樓板的厚度與范圍、結構墻體厚度與范圍。

四、天花平面視圖設定

進行天花平面審查時,重點關注在天花板的凈高、天花板的材質、以及天花板的范圍。根據以上檢查需求在天花板視圖中使用標注工具標注天花板的凈高與材質。檢查者根據檢查路徑逐一查核天花板是否存在錯誤。

五、3D剖面視圖設定

3D剖面視圖只針對幾何外觀與邏輯性的問題進行視覺檢查。根據錯誤模型ID定位出錯誤模型構件之后可以對構件周邊一定范圍的區域建立3D視圖,根據不同檢查項目檢查人員所需關注的構件的不同在3D視圖的設定中會對關注構件之外的構件進行透明度的調整。

六、剖面視圖設定

基于建筑結構模型的檢查,在視圖設定中建議設定墻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以上半透明。這樣設定的用意是減少墻在3D視圖中對于結構物主體的遮擋效果。使得結構主體的建置錯誤可以被顯露。并設定為一致的顏色

七、模型檢查的完整性

根據案例研究可以發現BIM模型的建筑物樓板總面積均達到上萬平方公尺,若在進行BIM模型檢查過程中沒有按照一定的計劃進行檢查必然存在疏漏的可能性。因此依照BIM模型錯誤的態樣為基礎,參照建筑物的構件組成制定檢查路徑或流程是保證模型完整性的必要條件。

好了,關于bim模型質量控制措施需要考慮哪些方面?(以Revit為例)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

BIM標準體系中IFC與Cobie介紹

之前關于BIM標準體系的文章筆者為大家介紹很多了,近些年我國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與標準,很多小伙伴紛紛表示對于標準想更多了解,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做一個BIM標準體系中IFC與Cobie介紹!

一、IFC

IFC起源于一個國際性的非營利組織buildingSMART,主要的目標是訂定跨平臺協同作業國際標準及分享建筑信息模型。1994年共12家美國軟件公司聯合起來希望建立一套標準。1995年10月正式成立IAI組織(International Alliancefor Interoperability),并逐漸將他們的理想推廣到全世界,目前在全世界已擁有13個分會、22個會員國;IAI在2006年改稱為buildingSMART。IFC為一項開放式信息交換標準,目的在使整個建筑物生命周期所有信息能夠整合在一個BIM之中,讓生命周期中所有軟件能夠共享及信息交換。

【相關文章推薦:BIM的標準與規范有哪些?相關BIM標準的介紹

IFC整體分為四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包含數個模塊,一般的開發應用人員不需了解全部的IFC標準內容,只需在清楚整體框架與核心結構的情形下,了解對應的部分即可,例如,想了解幾何信息,便可在資源層的幾何模塊中查找。IFC其最大優點為相互操作性,意思是可在不同系統平臺間進行分享信息及流通信息。IFC可提供非常詳細的結構組件來描述三維建筑物。

二、Cobie

施工營運建筑信息交換(ConstructionOperationsBuildingInformationExchange,COBie)COBie的標準是2007年由美國陸軍工兵單位所公布,主要是希望在建筑物設計施工階段就能考慮未來竣工交付營運單位時設施管理所需信息的搜集與匯整,有利于建筑物的營運維護期。COBie也稱之為施工營運建筑信息交換標準,是一種信息交換標準,主要是在設計、施工到營運階段和管理過程當中,所獲取的信息之標準。這些數據數據是由建筑師、工程師提供樓層、空間或設施的布局,或是承包商提供的設施產品序號、型號等,即是建筑師、承包商,以致于建筑項目的各參與人皆可在各階段輸入相關數據提供后續的管理人員使用。COBie具體信息架構,其內容可分為兩大主體:

(1)空間與設備,而空間又可分為樓層、空間、區域等主體;

(2)設備則可分為型式、組件與系統等主體,為配合維護作業之需求,再將發展出備用品、工作與資源等主體,并透過設備之類型結合。

使用COBie可助于在工程初始階段,就開始擷取并記錄重要的項目數據,例如設備列表、產品數據表、保固、備料清單,以及預防性維護計劃等。一旦建筑物竣工資產正式投入營運期間,這些信息在支持營運、維護和資產管理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好了,關于BIM標準體系中IFC與Cobie介紹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

2019年BIM圈十大熱點事件

截止當前2019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三,四季度第一個月也已經過去一大半,BIM圈有哪些新聞事件給你留下了印象?

各地政府對BIM重視程度不減,多省出臺BIM標準、政策、取費標準。

以BIM為核心的智慧城市發展成熟,城市級BIM模型建立,多省市地區推行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信息化平臺,城市信息模型(CIM)信息化集成平臺,實現工程項目、城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接下來將帶你盤點下2019年當前BIM圈十大熱點事件。

在眾多“重磅”“力推”“變革”“跨界”“整合”中感受風云浪潮。

1、《深圳前海城市級BIM模型創建整合》項目,招標部分估價:5492.95 萬元!

本項目為批量招標,涉及十個立項,包括:“前海城市級BIM模型創建整合”,包含市政項目22個,房建項目30個,城市基礎模型5項,總投資4664.53萬元;“南山熱電廠110KV架空線下地改造工程” BIM建??偼顿Y23.10萬元;“前海鏟灣污水泵站工程”BIM技術應用總投資15.86萬元;“前海合作區桂灣片區景觀工程(一期)‘630’部分” BIM技術應用總投資45.54萬元;“前海合作區夢海雙界河橋工程” BIM技術應用總投資51.09萬元;“前海合作區前灣一路景觀廊道市政工程‘630’部分用” BIM技術應總投資31.48萬元;“前海合作區聽海桂灣河橋工程” BIM技術應用總投資85.97萬元;“前海合作區聽海前灣河橋工程” BIM技術應用總投資40.24萬元;“前海前灣河(C0+000-C2+010)工程”BIM技術應用總投資100.99萬元;“前海灣清淤工程(二期)” BIM一體化應用總投資184.15萬元;

2、阿里云4022萬中標雄安新區BIM管理平臺(一期)建設,讓建設全過程有據可查!

2019年8月9日,雄安新區規劃建設BIM管理平臺(一期)項目對外招標,9月12日發布中標候選人公示,9月17日發布中標結果。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BIM管理平臺(一期)啟動建設,這一平臺將實現對雄安新區生長全過程的記錄、管控與管理,為新區建設綠色智慧城市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建設BIM管理平臺(一期)包括數據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層,覆蓋現狀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設計方案、工程施工、工程竣工六大環節的展示、查詢、交互、審批、決策等服務。

平臺(一期)建設內容包括一個平臺、一套標準。

3、 ?深圳取消施工圖審查,改為BIM審批平臺,傳統審圖將成為歷史!

2019年9月2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市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
結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形成統一規范、共同使用的BIM 信息數據存儲、交換、交付等通用標準,建立基于BIM 的“規建管用服”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智慧審批平臺,融合基于CIM(城市信息模型)的規劃設計數字化系統,對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推進建筑工程大數據信息共享。

4、《關于福田區政府投資項目加快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的通知》(深福發改〔2019〕175號)

《通知》明確了BIM技術適用范圍、項目各階段的BIM 應用要求和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并在附件中配套了《福田區政府投資項目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實施指引》(以下簡稱《實施指引》),囊括了BIM應用工作內容、管理標準、各階段實施指引、合同與招標以及BIM應用計費參考,為區政府投資項目BIM 全過程落地實施提供了體系化全方位的指導。

《實施指引》中的BIM計費參考是目前最為完備的BIM計費參考依據,涵蓋房建工程、綜合管廊工程、園林景觀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及軌道交通工程,對BIM技術各應用階段取費做了詳細劃分;為吸引一流團隊參與福田建設,創新引入BIM全過程咨詢單位,并對咨詢單位承擔全部BIM應用工作的費用計取提供了依據,實施優質優價。以房建項目為例,BIM應用計費(詳見官網)

5、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印發《2019年“智慧工地”建設技術標準》與《2019年1500個“智慧工地”建設目標任務分解清單》的通知含BIM

2019年要將全市建筑面積2萬㎡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和造價2千萬以上的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以及其他項目中的所有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部建設為具備實名制管理、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民工工資清欠管理等智慧元素的“智慧工地”。

研究制定了《2019年“智慧工地”建設技術標準》,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人員實名制管理、視頻監控、揚塵噪聲監測、施工升降機安全監控、塔式起重機安全監控、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監理報告、工程質量驗收管理、建材質量監管、工程質量檢測監管、BIM施工、工資專用賬戶管理等12項“智能化應用”。同時,通過我委對全市工程項目進行全面摸排、指標優化,確定2019年符合條件、應建設“智慧工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為1500個。

6、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近日正式向社會發布13個新職業信息。人社部對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BIMer)的定義: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

定義: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工程實踐過程中的模擬建造,以改進其全過程中工程工序的技術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1.負責項目中建筑、結構、暖通、給排水、電氣專業等建筑信息模型的搭建、復核、維護管理工作;2.協同其它專業建模,并做碰撞檢查;3.通過室內外渲染、虛擬漫游、建筑動畫、虛擬施工周期等,進行建筑信息模型可視化設計;4.施工管理及后期運維。

7、《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

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發布了《關于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首批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公示公告》,確定了首批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名單,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就在其中,也就是說BIM技術人員未來可以是接受職教組織培訓評價后持“1+X”證書的。(詳見官網)

8、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山西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服務費用計價參考依據(試行)》的通知

各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指導意見的通知》(建質函〔2015〕159號)和《山西省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的指導意見》(晉建質字〔2017〕259號)等有關要求,推進我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發展,規范建設項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服務費用計價行為,我廳研究制定了《山西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服務費用計價參考依據(試行)》?,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詳見官網)

9、廣西住建廳關印發廣西BIM技術應用費用計價參考依據(試行)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推進我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簡稱BIM)技術應用發展,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指導意見的通知》(建質函〔2015〕159號)和自治區住建廳《關于印發廣西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桂建標〔2016〕2號)、《關于印發廣西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十三五”行動計劃(2017-2020)的通知》(桂建標〔2017〕32號)等有關要求,自治區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總站制定了BIM技術應用費用計價參考依據,現征求各有關單位意見。(詳見官網)

10、山東省住建廳發布《山東省市政工程BIM技術應用導則》

各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有關單位:

由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編的《山東省市政工程BIM技術應用導則》業經審定通過,現予以發布,編號為JD14-047-2019,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導則由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具體內容的解釋。(詳見官網)

汪少山:BIM被捧了10年,未來該何去何從?

中國建筑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持續多年高速發展,近幾年行業的增速放緩,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開始顯現,勞務工人的成本不斷上漲。前幾十年建筑業有著很好的資源,隨著資源的減少,競爭逐漸加劇,對于企業來說,管理和技術的重要性得以提升,行業開始重視提升管理水平、研究應用新技術,希望通過從內而外的突破來改善現狀。

20世紀末,隨著IFC標準引入中國,我國逐漸開始接觸BIM理念與技術。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政府、行管部門、建筑業企業、軟件企業等各方的共同參與和大力推動下,BIM技術及其價值在國內得到廣泛的認知,并逐漸深入應用到工程建設項目中,大到新機場這樣的規模大、設計復雜的大型工程,小到安置房等中小型項目,都有BIM的身影。

作為深度參與中國BIM發展的一員,回顧國內BIM的發展歷程,從最早的BIM萬能論到BIM無用論;從國內BIM聯盟組織的成立到中建協BIM大賽、龍圖杯、安裝之星等各類BIM賽事如火如荼;從施工企業內部建立BIM中心到社會BIM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從第一個BIM國標推出到國家BIM招投標的標準及試點(海南、深圳)等等,不知不覺已過了近十年的時間,期間我們有收獲也有迷惘。

2019年,中國進入數字化發展元年,通過數字化轉型走向數字經濟,這是全球共同的可持續發展機遇,對于中國來說,則是經濟發展換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秶倚畔⒒l展戰略綱要》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將“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作為中國信息化發展的總目標。在數字中國的大戰略下,我們將迎來數字商業的重大機遇。在此大背景之下,我們需要再思索中國BIM未來發展之路,方能更好前行。

01

—理性看待現狀:BIM應用進入深水區,

要用價值打破質疑—

近兩年,通過對一些企業高層、BIM從業人員的調研發現,行業中對BIM價值的質疑聲越來越多,BIM技術應用進入深水區。形成此種情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價值本身需要沉淀,二是價值難衡量。BIM的價值絕對不只是關鍵點模擬、碰撞檢查、可視化呈現,模型更大的價值是信息的載體。作為載體,BIM的價值在于信息的解構和重構,及因為數據的連接帶來的業務協同,也就是一定要下沉到業務本身。同時數據的存儲和流動只是數據鏈上的一部分,要讓數據產生價值,還需要保證它的真實、及時和完整性,以及數據提煉和應用的科學性,這就要求源頭數據的及時采集,以及后續數據挖掘和分析發揮作用,這需要BIM技術和云、大、物、移、智等技術結合,發揮其最大的效力。

關于價值難衡量,其實是相對簡單的問題。信息化工作,特別是具有管理性質的工作,在開始應用階段可能是一個人投入精力,他人享受價值的模式,員工由于崗位局限性而對價值存疑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管理的效益是團隊化的,管理者需站高一線去判斷整體價值是否得到提升,并配合合理機制讓價值分配更加平衡、合理。在深水區,BIM的應用需要施工企業去磨內功,這也是不得不經歷的階段。

面對質疑和阻力,我們應該更加堅定地提升BIM的應用價值,做得更實更落地,量變產生質變,最終沖出深水區。

02

—樂觀看到未來:國內外均處爬坡階段,需努力前行—

(一)國內大力推進BIM技術應用及發展

1.國家政策持續推動

BIM技術在我國經歷了由概念導入到理論研究與初步應用,再快速發展及深度應用的遞進式發展。尤其2011年之后,國家政策層面開始明確提出支持并發展BIM技術?!督ㄖI“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首次將“加快建筑信息模型、基于網絡的協調工作等新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列入總體目標。2017年,住建部印發《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提出了“加大信息化推廣力度,增加應用BIM技術的新開工項目數量”的目標。2018年,國家加大BIM技術在交通類工程中的應用推廣,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推進公路水運工程BIM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住建部發布《城市軌道交通工程BIM應用指南》。

今年,關于BIM政策的發文更加頻繁,上半年共發布相關文件6次。2月15日住建部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2019年工作要點》,要點指出:“推進BIM技術集成應用。支持推動BIM自主知識產權底層平臺軟件的研發。組織開展BIM工程應用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研究,進一步推進BIM技術在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3月7日住建部發布《關于印發2019年部機關及直屬單位培訓計劃的通知》,將BIM技術列入面向從領導干部到設計院、施工單位人員、監理等不同人員的培訓內容。

3月15日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建立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管理體系。大力開發和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資源,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與應用水平,為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業務提供保障”。3月27日住建部發布“關于行業標準《裝配式內裝修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指出:“裝配式內裝修工程宜依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實現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和專業協同,保證工程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與質量可追溯性”。

4月1日,人社部正式發布BIM新職業: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4月8日、9日住建部發布行業標準《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制圖標準》、國家標準《建筑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的公告。進一步深化和明晰BIM交付體系、方法和要求,為BIM產品成為合法交付物提供了標準依據。

從政策標準高頻次、大范圍的出臺可以看出,國家推廣BIM的力度明顯加大,BIM技術發展勢頭可見一斑。

2. 行業賽事持續推進

從近幾年國內領先的BIM大賽數據來看,大賽影響力正逐步擴大,整個行業正在持續引導BIM應用落地。就龍圖杯來說,近幾年,龍圖杯參賽項目數每年的增速在50%-60%,2019年施工組與綜合組整體參賽項目1469個,比去年增加544個,增長率達到58.81%。中建協BIM大賽今年也將重新啟動,全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BIM的賽事不斷涌現,漸有燎原之勢。

(二)世界范圍BIM技術蓬勃發展

因為BIM技術起源于歐美,如果說我們需要一些范例佐證BIM發展的重要性,那么不妨放眼世界看一看。發達國家的BIM發展路徑和政府行管政策,可以作為我國面對BIM現狀做選擇的重要參考。

美國政府從2003年起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指引(BIM Guide Series),注重在聯邦資產建筑計劃之空間驗證與設施管理。2007年開始要求有受設計補助的大型項目,在設計時間要提交BIM。美國推動BIM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營建生產力與推動節能減廢。在實務方面,建筑相關部門大多從操作面研訂BIM的工作規范。美國國家建筑信息建模標準(NBIMS)由國家建筑科學研究院(NIBS)主導,2007-2015共發行三個版本。NBIMS包含3個主要部分:核心標準(CoreStandards)、技術文獻(TechnicalPublications)和實施布署資源(DeploymentResources)。就專業職業協會而言,美國建筑師協會(AIA)及美國總承包商協會(AGC)分別制作了BIM標準附約供美國實務界參考,促進了BIM的發展。

再看BIM在英國的發展狀況。2011年5月底,英國內閣辦公室發布了”政府建設戰略(Government ConstructionStrategy)”文件,其中有整個章節關于建筑信息模型( BIM),這章節中明確要求,到2016年,政府要求全面協同3D-BIM,并將全部的文件實現信息化管理,開始強制推行BIM技術。英國內閣推動BIM的愿景包括:營建產業的發展、在國際營建市場份額的提升、帶動經濟成長、與公部門設施管理效率提升的軟著陸。

一個新技術走向成熟是需要時間的。目前,BIM技術正處于爬坡期,行業應該用更長遠的眼光,挖掘其更多的價值,樂觀看待未來。

03

—系統地規劃:將BIM發展與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緊密結合—

BIM不是一個孤立的技術,當我們談BIM,一定要將其放到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中去討論。國家提出數字中國戰略,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萬億元,約占GDP的30%。IDC預測未來有65%的企業都是基于信息和數字的公司,通過數字化技術推進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全行業共識。

反觀建筑業,國家提倡綠色建筑,要求每單位GDP能耗要下降15%,碳排放量減少18%,但現實是建筑物壽命只有30年,每年拆除新建比為40%,社會能耗占比50%。行業標準提高與落后現狀的矛盾呼喚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同時勞動力緊缺也在倒逼行業升級,目前我國老齡工人占比已達到50%,而據計算,未來人力成本將占總成本的50%??傊?,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一)BIM技術是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技術

數字化轉型升級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技術與環境的契合。每一次變革的背后都涉及技術帶動產能提升的重要因素,通過生產力的提升實現降本增效,順勢完成行業的變革。

在建筑業的發展過程中,有三種驅動模式:資源驅動、管理驅動、技術驅動。今天的施工企業主要是資源驅動,而技術上真正的投資只占10%。在麥肯錫研究院生產力提升因素的分析中,技術是最主要驅動,占據25%??偟膩碚f,走過資源紅利期,建筑行業企業發展驅動要素中,技術是最被低估也最有潛力的因素,數字技術則是重中之重。單點建造技術可能只帶來個別效益上的提升,而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整體轉型升級帶來更大的可能性。

通過BIM技術對建筑進行數字建模,實現建筑產品數字虛體和建筑實體的“數字孿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設計、模擬和優化,選擇最優方案后再進行實施,降低成本的同時讓工程更高效。BIM作為連接建筑實體與數字虛體之間的技術紐帶和基礎,形成了建筑“三元世界”的相互促進、共同進化、共生發展,從而使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了可能。

建筑業在企業層的信息化已經有所開展,例如企業的項目管理系統、EPR系統、OA系統等。但在項目層的數字化還很薄弱,究其原因,其一是因為項目層面缺乏有效的數據載體以及數據本身的實時收集;其二是項目作為建筑業企業的核心單元,是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項目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企業經營情況。所以,從技術和經營兩方面來說,BIM都將成為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基礎。

(二)從BIM到“BIM+”,BIM技術應用進入3.0時代

1.BIM技術應用進入3.0時代

隨著云、大、物、移、智等新興技術的日趨成熟,BIM技術不再是單點應用,而是融合項目實時數據的載體,結合先進的精益建造理論方法,集成人員、流程、數據、技術和業務系統,實現建筑的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的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幫助建筑行業推進數字化轉型。

區別于傳統信息化手工填報的方式,智能硬件為代表的IOT技術的加入讓數字信息更加準確、及時、有效,實現更深層次的實時數據與業務管理的結合,通過應用技術采集數據,利用業務技術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改善決策,帶來從效率向效益的轉變。

在2018年10月舉辦的“第五屆BIM技術在設計、施工及房地產企業協同工作中的應用國際技術交流會”上,廣聯達正式提出:中國的BIM應用正在進入到BIM3.0時代,BIM的價值將會得到更明顯的體現。

BIM3.0時代是以施工階段應用為核心,BIM技術與管理全面融合的拓展應用階段,它標志著BIM應用從理性走向攀升。該階段,BIM應用呈現出三大特征:從施工技術管理應用向施工全面管理應用拓展;從項目現場管理向施工企業經營管理延伸;從施工階段應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輻射。

2.BIM+IOT+PM打造數據式的項目管理系統

對于施工企業如何深化數字化轉型,廣聯達提出了“T”型雙系統架構?!癟”型系統的“一橫”是流程式企業管理系統,“一豎”是數據式的項目管理系統。

“T”的“一橫”是面向企業各部門流程式的企業管理系統,包括商機管理系統、經營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工程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等,這些系統把企業各個部門的工作流程標準化、信息化。

“T”的“一豎”則是面向項目管理的數據式系統,也是數字化系統最重要的部分。該系統分為項目級系統和企業多項目大數據平臺兩個部分。而本文所說的BIM技術是就是“數據式的項目管理系統”的重要技術支撐。項目管理系統通過BIM、IOT和PM技術實現建筑、各個要素和過程的數字化。第一建筑數字化,即通過BIM技術實現與建筑物實體孿生的數字虛體;第二要素的數字化,通過IOT技術去采集現場人、機、料的實時數據;第三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即PM,就是將進度、成本、質量、安全這些過程中的數據進行采集。所有數據匯總到企業,形成企業數據平臺,通過這一大數據平臺可以做合同的分析,過程生產的管理,指標的管理,成本的分析和控制等等。

(三)針對BIM應用主力軍之一施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策略建議

既然BIM技術已經全面融入到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中去,那么BIM應用的發展便與施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命運休戚相關。做好數字化轉型才能更深入地發揮BIM技術的價值。

我們認為建筑施工企業要做好數字化轉型應該實施一個定位、一個戰略、四個支撐和一個路徑?!耙粋€定位”是指認識到數字化之路是變革之路。企業應該從戰略高度推行數字化的建設,打造數字化的企業文化和運營體系,通過數字技術去落實數字化的行動,實現智能化應用和信息化平臺系統,利用數據驅動企業決策和創新。

“一個戰略”,指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要從上而下的規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在于公司領導層有清晰的愿景、戰略目的和目標;從戰略層下沉至組織層面,推動核心團隊對數字化的責任、貫穿整個業務過程的用戶和客戶體驗,設立正確的組織、環境和賦能體系;最后落地到執行,建立一個長期的技術和數據架構(包括計劃),給予進行適當水平的投資,制定把愿景落地的溝通計劃等等。IT系統的建設、數字化人才的培養、企業管理制度的變革、統一的企業標準是施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四個支撐”。

“一個路徑”,是指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由崗位到項目最后到公司的過程。第一階段崗位的數字化是指現場建筑的結構、機件、場地這些內容的數字化。生產、商務、質量安全等管理活動的數字化,以及人、機、料等要素的數字化。第二個階段是項目的數字化,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最難的階段,涉及跨業務的數據及企業的過程管理。在大量項目數字化之后,海量的數據可以為公司的數字化提供真實透明的信息,便于進一步做資源的集約管理,組織流程、管理機制的變革和商業模式的升級。

近20年,建筑業的年增長率由20%下降到5%,2016-2018年,更是連續三年增速低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建筑業已經隨著經濟發展趨勢,走到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而這一變革趨勢對BIM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今天,我們都已知道BIM不是萬能的,但我們也要認識到,BIM一定是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技術之一,我們只有更深刻地去學習它、了解它、擁抱它,不斷和業務相結合,融入到管理中,從BIM2.0階段真正地跨入3.0時代,發揮BIM的最大價值,真正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成功!

作者:汪少山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BIM建筑|淺談項目級BIM應用計劃的重要性

概述

工程 BIM技術的應用像其他新技術一樣,如果應用經驗不足,或者應用策略和計劃不完善,施工團隊應用BIM可能帶來一些額外的項目風險?,F實中也確實存在項目組沒有規劃好BIM應用,導致增加建模投人、由于缺失信息而導致工程延誤、BIM應用效益不顯著等問題。所以,BIM成功應用的前提條件是詳細規劃,并要與工程施工業務過程相結合,才能真正輔助施工團隊實現BIM應用價值。那么,項目級BIM應用計劃到底在項目BIM應用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為何如此重要?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項目級BIM應用計劃的重要性分析介紹。

01 項目級BIM應用計劃的作用

制定一個詳細和全面的工程施工 BIM應用計劃(以下簡稱“BIM計劃”),能使參與工程施工的各專業分包團隊清楚地認識到各自責任和義務。一旦計劃制定,項目團隊就能據此順利地將BIM整合到施工相關的工作流程中,并正確實施和監控,為工程施工帶來效益,比如:從BIM模型中自動提取工程量,提高成本預算效率;通過模型完成多(BIM學習)專業協調,減少錯碰和工程返工等等。在工程進入運維階(BIM建筑)段后,有價值的BIM模型還可用于物業運維,從建筑全生命期提升可控性和效益。

02 項目級BIM應用計劃的應用目標

通過制定 BIM計劃,施工團隊可以實現以下目標:

●所有的分包團隊成員都能清晰地理解BIM應用的戰略目標;

●相關專業能夠理解各自角色和責任;

●能夠根據各分包團隊的業務經驗和組織流程,制定切實可行的執行計劃;

●通過計劃,描述保證BIM成功應用所需的額外資源、培訓等其他條件;

●BIM計劃為未來加入團隊的成員,提供一個描述應用過程的標準;

●營銷部門可以據此制定合同條款,體現工程項目的增值服務和競爭優勢;

●在工程施工期內,BIM計劃為度量施工進展提供一個基準。

03 項目級BIM應用計劃制定的注意事項

( 1)基于工程項目的個性化,并沒有一個適用于所有項目的最優方法或計劃。每個施工團隊必須根據項目需求,有針對性制定一個BIM計劃。在項目全生命期的各個階段都可以應用BIM,但必須考慮BIM應用的范圍和深度時,特別是當前的BIM支持程度、施工團隊自身的技能水平、相對于效益BIM應用的成本等等,這些對BIM應用的影響因素都應該在BIM計劃中體現出來。

( 2)所以施工團隊不應該簡單地糾結于是否應用BIM,而應該定義詳細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深度。施工團隊在規劃BIM應用時,應有選擇地確定BIM應用領域,并遵循“最大化效益,最小化成本和由此帶來的影響”這一基本原則來制定詳細計劃。

( 3)BIM計劃應該在施工過程的早期制定,并描述整個施工期間直至竣工的BIM應用整體構想,以及實現細節。全面的BIM計劃應該包括BIM應用范圍和目標、BIM應用的詳細流程、不同參與者之間的信息交換,以及BIM應用的實施基礎條件等內容。負責制定計劃的團隊要有代表性,代表施工團隊的主要成員,至少應該包括項目經理和各專業分包負責人。

( 4)BIM應用計劃的編制應該綜合考慮項目涉及各方主體、各分包方。隨著施工團隊其他參與人員(各分包)的加入,應該進行BIM計劃應不斷更新、修訂,有了詳細的BIM計劃,才能確保項目各方都清楚地認識到將BIM整合到項目工作中后的責任。實現與項目其他方(特別是分包、業主和設計)互相配合。并使項目從BIM應用中獲得更大受益。

(BIM工作)

04 結語

項目級 BIM應用計劃的編制是為了讓BIM實施工作有計劃并且能夠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同時BIM應用工作計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個前提。做好一個完整的工作計劃,才能使工作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在項目BIM應用實施前制定一份合理有針對性的的應用計劃,才能夠BIM的應用落地于項目中去。關于項目級BIM應用的重要性介紹,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這么多,謝謝大家!

馮普老師BIM原創文章系列

BIM建筑|BIM、智慧工地、智慧城市三者有什么關系?

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和支柱產業之一,同時,建筑業也是一個安全事故多發的高危行業。如何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降低事故發生頻率、杜絕各種違規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是擺在各級政府部門、業界人士和廣大學者面前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BIM、智慧工地、智慧城市,三者有什么關系?

BIM是一個由二維模型到三維模型的轉變過程,也是從傳統施工中被動“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到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轉變過程。所以,BIM的應用對“智慧工地”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眾所周知,傳統建筑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粗放式的管理使工地的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的利用都存在著嚴重的浪費。美國行業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工程建設行業的非增值工作(即無效工作和浪費)高達57%,制造業這一數字僅為26%。從國外的經驗及目前國內建筑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開展“智慧工地”建設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最佳手段,也就是說“智慧工地”建設是手段,實現工地精細化管理是目標,最終達到在減少施工成本、保護環境的情況下,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工程的目的 。

BIM模型應用篇

智慧工地”的建設,依托于施工現場管理平臺。而平臺中信息的來源,主要是來自于工程 BIM 模型。大部分情況下,(BIM設計) BIM 模型的精確度決定了“智慧工地”的開展程度。 BIM 是一個由二維模型到三維模型的一個轉變過程,也是從傳統施工中被動“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到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轉變過程。

所以, BIM 模型的應用對于“智慧工地”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爸腔酃さ亍苯ㄔO中, BIM 模型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工程量的統計:在 BIM 模型創建完(BIM)成后,通過對模型的解讀,能夠分析出各施工流水段各材料的工程量,如混凝土的工程量。在鋼結構中,通過對模型的分解,直接根據模型對鋼結構構件進行加工。

施工模擬:在制定完成施工進度計劃后,通過軟件把施工進度計劃與BIM模型相關聯,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將實際工程進度與模擬進度進行對比,可以直觀的看出工程是否滯后,分析滯后的原因,以確保工程按計劃完工。

可視化交底:通過BIM的可視化特點,對施工方案進行模擬,對施工人員進行 3D 動畫交底,提高了交底的可行性。

節點分析:通過對設計圖紙的解讀,對復雜節點進行BIM建模,通過模型對復雜節點進行分析。比如復雜的鋼筋節點,在模型建立后,對模型進行觀察,找到鋼筋的碰撞點,對鋼筋的布置進行優化 ; 也可以模擬模板支撐體系的受力狀況,以確保模板支撐體系的施工安全。

勞務管理篇 (BIM工作)

“智慧工地”建設在勞動力管理方面,首先對施工場地實現封閉式管理,通過閘機等設備,能夠有效的管控施工人員的進出場,杜絕了外來陌生人員進入工地,使得工地更為安全。通過勞務管理系統,實施實名制管理,能夠根據施工人員的身份信息,對勞務人員結構組成、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信息進行分析,合理優化勞務隊的素質,并且能夠實時了解在場總人數以及各分包隊伍、各個班組、各工種分布情況。通過一段時間的數據采集,勞務管理系統可以準確提供該時間段內的勞動力曲線,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勞動力曲線對勞動力的使用進行分析,對用工高峰期與低谷期進行對比,優化勞務人員的使用情況,在確保正常施工的情況下爭取使勞動力曲線更加平滑,從而避免階段性的窩工,節約勞動力使用成本。由于采用實名制管理,勞務人員通過刷卡進、出施工場地,由勞務管理系統實時記錄,使得施工總承包單位能夠與勞務單位之間進行勞務人員的考勤進行核實,為勞務人員工資結算提供真實的考勤依據,避免勞務糾紛。

材料和機械設備管理篇

“智慧工地”建設在材料、機械設備管理方面,能夠做到實時管控。傳統的工地管理模式中,對材料和機械設備的管理可控制性不強。比如傳統的材料管理:由部門提出材料計劃后,由物資部門進行采購,然后由物資部門反饋材料到達現場的時間,材料到達現場后由物資部門進行簽收。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物資不能按時到場,到場材料不足或不合格的情況。而“智慧工地”則根據物聯網、大數據和 BIM 技術,對進場物料跟蹤管理。也就是結合電子標簽 ( 如 RFID 、二維碼等 ) ,對進場大宗物資、機電設備、鋼結構、 PC 構件、取樣試件等進行物料進度跟蹤管理。對材料的進場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管理人員能隨時了解主要材料的進場情況。如材料目前位于哪里、廠家備貨是否充足、構件的加工情況、材料進場需要的運輸時間。在了解這些信息后,管理人員能夠根據工程的實際進展情況,對材料的進場進行有效的管控。在機械、設備管理方面,可以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模擬,合理安排機械、設備的進、出場時間。在機械設備進場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二維碼附加的信息了解進場機械、設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和使用情況。在機械設備退場時,管理人員通過二維碼附加的信息及時找到機械設備,以防丟失和損壞。

遠程監控篇

近年來,各地省市管理單位,正在逐步將視頻監控納入到工地施工建設要求之中。而事實上,遠程視頻監控早已成為工地施工的標準建設之一?!爸腔酃さ亍敝械倪h程監控,不僅僅是對施工場地及周圍裝幾個攝像頭、然后在項目部成立一個監控室,對施工場地進行監控。而是通過互聯網,使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設主管部門通過手機 APP 和 PC 端,實時的了解施工現場的進展情況,做到透明施工。通過以 BIM 、云計算、物聯網、智能設備、大數據等為代表的當代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建筑施工行業正行駛在“智慧工地“的快車道上,傳統的印跡將徹底成為歷史,實現“綠色、智能、精益和集約”的精細化管理,實現綠色、智能和宜居的智慧建筑必將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方向。

BIM技術助力智慧建造發展——第六屆BIM技術國際交流會在上海召開

日前,由中國圖學學會主辦的第六屆BIM技術國際交流會——“智慧建造在地產、設計、施工領域應用與發展”在上海順利閉幕。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勘察設計、生產、施工、運營、房地產開發、軟件廠商、BIM服務商等企業代表、高校師生近500人齊聚上海,圍繞智慧建造在地產、設計和施工領域以及政府監管中的相關技術、政策展開,共同探討交流BIM技術在相關行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行業現狀、描繪未來藍圖。

隨著一系列BIM(建筑信息模型)政策的出臺,積極推進BIM技術在工程項目全生命期的應用已成為當前的發展趨勢。在國家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智慧建造、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等專題的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都設立了專門的BIM研究項目,甚至目前啟動的“十四五”項目規劃方案中也將BIM、大數據、人工智能(AI)、建筑機器人等技術研究列入項目研究內容。

當前,在我國現階段BIM推進應用過程中,在應用層面已開始從單體建筑到園區城區,到智慧城市,正實現從建筑設計、生產、施工到運維的全生命期的BIM應用貫通。在技術層面,BIM相關專業軟件的研發已具有一些成果。

在人才培養層面,據中國圖學學會副理事長韓寶玲介紹,學會近年來已培訓22萬BIM技能人才,舉辦了10年的BIM國際會議,搭建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清勤指出,BIM與GIS、物聯網、AI等技術的結合,成為智慧城市的數據載體,也是貫穿設計、生產、施工直到運維的項目生命期的數據核心。要實現BIM數據的貫穿、信息的交換,就是要建立數據接口和BIM生態圈,實現跨界融合發展。上海建筑業協會榮譽會長黃健之對上海市大力推進BIM應用的政策進行了介紹。

加拿大IBI Group 全球技術總監Brent Mauti在《讓技術“真正”服務于我們——從自動化到數據處理》報告里,把建筑設計中的圖紙用BIM技術進行可視化、數字化,讓BIM技術改變傳統設計方法,讓數據得以充分利用,服務于設計師的再創造。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院長Daniel Castro、德國普瑞集團(中國區)總經理Armin Kompatscher對BIM模式下裝配式建筑預制件加工生產、施工中的技術問題進行交流,提出自動化預制件銷售的流程解析、施工流程的再造。

各位專家對BIM技術、人工智能(AI)、物聯網等技術的集成應用作了從設計、施工到設施管理及運維的研究報告,對實現數字孿生城市的推進。在政府監管中應用BIM技術,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娜大學教授Ziga Turk介紹了歐洲推進BIM應用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韓國慶熙大學教授Kim Inhan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對BIM與AI結合在韓國BIM合規性審查中的應用實踐進行了深入講解。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李恒作了《人體工程技術在智慧建造過程中的研究與應用》報告,對機器人模擬施工現場工人作業操作的動作頻次進行研究,有效利用人工。臺灣朝陽大學教授余文德認為:BIM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改變未來建設工程的施工工序、現在碳排放等面貌。

智慧建造引領行業發展進入新時代。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毛志兵在報告里提出,BIM、物聯網等技術在各類大型工程中得到落地應用,在政府層面也在推進把BIM技術融入項目監管,極大地推進了智慧建造的發展。對于推進智慧建造全面落地的措施建議,毛志兵表示,要以支撐新型建造方式為目標,加速推進;以零點領域為主導,打造優勢;以服務智慧城市建設為方向,拓寬領域;以強化合作交流為機制,促進共贏。

多位企業專家對BIM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享。BIM的推進要靠業主的推動,業主也關注著智慧建造。當前,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已經在交通全生命期應用BIM技術。

此外,許多國內外著名建筑行業企業、軟件開發商從不同角度紛紛介紹了BIM相關軟件產品的應用、智慧建造解決方案及案例,為實現BIM正向設計、生產與施工全過程BIM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在會議的圓桌論壇上,圍繞兩個熱點問題展開:1.如何在教學中設立BIM課程?2.人工智能(AI)在建筑行業的應用前景。專家們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斯洛文尼亞、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以及國內知名的BIM專家學者的24個報告及分享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對BIM技術與工程建設各專業領域的深度融合及其在各企業和項目中的落地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同時也為建造智慧中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免責聲明==

本文為網絡或公眾號文章摘錄或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